清朝時土匪橫行旗山

文:柯坤佑
20060115

旗山天后宮

  清朝時的旗山的社會狀況如何?從福德祠及天后宮石碑上可以看出,有羅漢腳藉屍體四處勒索,商家員外們不勝其擾,要求縣府改善治安,但是土匪們視禁令如無物,根本無慟於衷,所以從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立碑於福德祠,到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再立碑於天后宮,都無法令土匪們收斂,這個情況直到日治時代,日軍全力清剿,社會才趨於安定。

  本來以為只有旗山才有這個情況,近日研讀高縣文縣第23期,於217頁赫然發現燕巢以前也有同樣的情況,援剿右神元宮奉禁惡丐逆擾碑示(林朝鵬),立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比旗山還早五年。大家可知,以前的流丐是有組織的,丐首非常有錢,不是大家想像的窮酸樣。要立這個石碑,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容易,清朝既無力控制土匪,似乎也不願意得罪土匪,所以這個石碑是經過居民三年的陳情,死掉一個人,才立起來的,站長懷疑這塊石碑應該是居民出錢打的,根本沒有任何效力,嚇阻不了土匪,只是在安慰自己罷了。

  林朝鵬先生表示,古時候人們要從台南、左營進入里港,都要走嶺口這條路,途經燕巢山區,土匪們佔地為王,要走過去,都得交過路費。林先生笑說:燕巢古時候是個「土匪窩」

  站長竊笑:旗山也是。

  20060108自由時報刊登一則更令人震驚的新聞,雲林虎尾德興宮前亦有一「嚴禁奸保蠹差藉屍圖詐碑」,立於乾隆四十七年,比旗山晚三年,當時藉屍勒索大概是惡丐普遍使用的方法,這裡的惡丐更與不肖差保串通,若需索不滿意,則陷民入罪,真是可惡至極。當時於諸羅縣南北各設一座,北邊的在此,南邊的則立於水上鄉上天宮。

  當站長在網路上搜索天后宮碑文中府治商民李文興時,發現台南市南區碑林有一塊石碑,高一四○公分,寬五四公分,花岡岩。額題「恩憲鄒大老爺告示」,也是在記載嚴禁羅漢腳惡習的石碑。原來蕃薯寮(古旗山)當時為台灣府安平縣治,李文興是台南商人,並不是旗山人。那塊石碑立於乾隆三十二年(公元一七六七),比旗山還早了十二年。

  鄒大老爺,名應元,乾隆三十二年(公元一七六七)知臺灣府。

旗山天后宮奉憲碑(上)及內文(下)

拍攝此類石碑心得:此類古石碑因為鑿痕較淺,字體不明顯,所以要利用光線輔助,等中午左右光線在上方造成字體有陰影,字體就可以明辨。再則潑水好像也有作用,外面先乾,筆劃內後乾,形成天然的墨色,好像也不錯,供大家參考。(圖:柯坤佑)

認識台灣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