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水利工程

上圖:旗山太平橋

楠梓仙溪上游的滾滾河水,在月眉附近攔截左轉進入二仁圳,為旗山鎮注入淘淘不絕的活力泉源。(文:莫皓帆/圖:林榮春)

筆者所站位置你看起來可能不覺得怎樣,但是此處可是地下水圳的正上方,我們往上走去看看......

  水圳到此閘門之前一分為二,平行往南,東邊往旗山,西邊鑽入地下往內門,看起來好可怕,附近的農夫說,這個工程是戰後才做的,由犯人所開鑿,當初開鑿時即採鑽洞式,非挖完後再加藝。

旗山水圳過此閘門才改走地下,平常是乾涸見底的。

  旗山雖然是香蕉王國,但是並非只種香蕉,水圳流經圓潭附近,這裡有大片的稻田,其收成後經農會古老碾米機碾壓,供應旗山地區學校營養午餐。


過軍團後,來到這裡像是地下水圳的地方,有牌子寫著:水橋危險。到底有多危險?


架危險,你敢騎車過去嗎?站長就騎過一次


心臟不好的人別往兩邊看,腳會發抖


過了之後往回看,其實沒有什麼嘛!(馬後砲,有膽再走一次)


水圳到鼓山山腳下,被取用為民生用途

旗山水道歷史沿革
  原「旗山水道」當地人稱之為水源地或水道頭,創建於日治大正十四年(1925年),由「旗山信用利用組合」(今旗山農會)出資興建,座落於今中山公園山麓旁旗山圳東側,水源引自圳水,並利用高差水位送水,其所在位置高於旗山市街。其設置原因僅因當時旗山街役場有感地區民生用水不便且易遭污染,常導致傳染疾病發生,為解決民生用水問題,遂提出興建簡易自來水設施之計畫,並商請「旗山信用利用組合」共同出資興建,該組合表現良好於大正十四年(1925年)接受表揚,為紀念此一重要事件,決定興建「旗山簡易水道」以造福社會。
  本水道係為日治時期全台主要的中型水道(自來水供應設施)之一,亦是高雄縣境內最早建設的現代化自來水設施,原計畫供應旗山街地區3,000人之民生用水後擴大至5,500人,規模於同縣中僅次於岡山水道(計畫供應7,000人)。
  自創建至今另經多次增改建,僅日治時期即有三次主要工程。大正十四年(1925年)初建時設置過濾設施及表彰紀念碑:昭和五年(1930年)增建淨水池等設施;昭和八年(1933年)改建引水渠道等設施。光復後則因旗山地區人口日漸增加,於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在旗山堤防處另行開鑿取水,並於現中山公園山麓設置一850M蓄水池,「原旗山水道」乃轉型成為輔助設施,後於民國五、六十年間廢棄。
  過濾設施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經旗山鎮公所改建為游泳池,高雄縣社會局則自90年(2001年)起以淨水池週邊腹地建設旗山社福館,而成今日面貌。
  日治時期的「旗山水道」設施,包括淨水池、表彰紀念碑、過濾設施、旗山圳引水渠道及阻水閘門等設施,光復後則因不敷使用而遭廢棄,現僅存淨水池、表彰紀念碑、旗山圳引水渠道及阻水閘門等四部分。

旗山水道輸送程序
  原「旗山水道」的水體輸送過程,係先於月眉橋的引水口將楠梓仙溪之水導入旗山圳,至水道附近以引水渠道將水引入,經洗砂過濾等步驟,再將乾淨的水注入淨水池中儲放,經洗砂過濾等步驟,再將乾淨的水柱入淨水池中儲放,而後經由地下埋設之配水線路送至街區供民眾使用。其輸送流程如下:

  • 自旗山圳引水。
  • 於水閘處將水檔下。
  • 由取入口水門取水。
  • 自引水道將水引入分水池或在此洗砂。
  • 由分水池將水引至三座過濾池。
  • 於濾過池中過濾:三座濾過池可同時作當地可輪替,通常以輪替之方式居多。
  • 過濾完成送至清水池:早期未建靜水池前,均由清水池直接輸送自來水至街區供居民使用。
  • 自清水池將水送至淨水池貯放。
  • 將淨水池中之水經過配水管輸送至街區。

(淨水庫前解說看板全文)


2003年整修後的模樣(圖:柯坤佑)

可能有竊賊認為淨水庫內藏有大批日本遺留下來的黃金,所以破壞門鎖入侵,我等接獲文化局的消息,才得到這個機會進入一察,結果呢?裡面只有這個像監獄的空間

旁邊一個被拆掉一半的老開關

井裡什麼都沒有,這下可以死心了吧!

淨水庫上方的通氣孔

表彰紀念碑

 

旗山上水道通水
大正十五年,旗山上水道完成,在舊農會拍照(現在枝仔冰城隔壁)左邊可以看到興建中的老街(藍天咖啡)

(照片提供:旗山農會)

旗山水源地

  旗山街舊稱蕃薯寮,日治時代屬鳳山縣辦務署管轄,其後隸屬阿猴廳,大正九年一九二○行政區域劃分修正“隸屬高雄洲管轄改為旗山郡役所”,今日所及米,甘蔗、香蕉等,郡下重要農產集散地。

  台灣製糖會社,產業運輸鐵道,駁接官線縱貫鐵道九曲堂接續至竹頭角地區,旗山郡內設有法院出張所,營林所出張所,檢米所等融合為行政中心,人口聚增迅速。

  旗山街民,從來未有良好飲用水,衛生又不潔,引起各種病菌蔓衍滋生“如瘧疾、痢疾、霍亂”等法定傳染病,患者無法即時就醫治療疾病,皆係旗山街飲水供給及設備問題,懸案多年未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因細菌無法消滅。

  大正十四年(1925)經旗山信用組合,承諾為奉獻回饋地方,經第三任組合長竹內藤一郎先生,確認承擔負責簡易水道設施計劃,調查結果,運用旗山水圳的水資源,在鼓山公園麓擇地開設注入口,引導圳水入淨化過濾地,經消毒步驟,作業而後輸送街民飲用。

  同年3月13日工程進行申請,四月一日高雄州之府認可,每戶用水每月需繳納水費一圓五十錢不等水費。

  埋設地下主幹水道管四二二公尺,管徑一五口耗,其後逐步增加延長幹線設施。水源舊址,位於仁和街與中正路交叉處,興建社會福利館時,曾經一度欲拆除蓄水池,經地方藝文人士爭取,終告保留,供後人追尋。(曾茂源2005)

 

  水圳行經鼓山公園左側半山腰上的太平橋,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可愛小橋,欄杆中間的圖騰即是太平,身材不好的人可以來走,反正也不能再壞了.......,橋下的河水目前仍然很大,這是以前旗山國小的地盤,免費的戶外游泳池。由於旗山水圳一直在半空中盤旋,所以旗山「水圳蓋管」(台語:水準很高)。

  清朝及日治時,閩粵時有械鬥發生,傷亡慘重,皆因為了爭取灌溉水源,故日人沿旗山西側開闢一條水圳,解決旗山用水問題,1908年建太平寺,水圳完成後再建立太平橋,有意彌平閩粵之間的紛爭,故取太平之名,實有深意,後人應記取教訓,不要再彼此殺伐。(圖文:柯坤佑)

從老照片中顯示,可以清楚地看到旗尾山美麗的山形。 旗山從以前美到現在......

站在北勢橋上往西望,可以看到隱藏在樹林中的高空水橋

這裡的五分車橋墩,在橋的另一端,被樹擋住,隱約可見

  建於高架的水圳至今仍灌溉滋養旗山的農田,其旁的舊火車鐵軌早已不知去向,徒留橋墩向黃昏。(文:莫皓帆/圖:柯坤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