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


七十五年前日治時代,昭和天皇,召見,旗山街一位節婦童氏阿務的軼事

藍天地方文史刊物 創刊號 二○○四.二.一

(以校正)

  破曉時分,寒風刺骨,滿臉似針刺,朔風拂面的冬天季節。
  一為荷負重物壓得喘噓噓的,佝僂中年婦人。肩上挑著一擔竹籠,盛裝二桶,民生必需品「麻油」與「火油」。
  趕在太陽露面前,鼓起無比勇氣,跋涉踥蹀行走,在郊野崎嶇不平的田埂小徑。沈重步伐,一步一步向前搖擺邁進。往來瀰濃庄與蕃薯寮街之間。
  不辭辛勞,在艱困環境中,一心一意為著子女的生活,下了最大決心與目標而奮鬥,沿著小路到達蕃薯寮街。礫石 不平的街道上,順著大街小巷穿梭,發出砂啞聲音,聲嘶力竭,叫賣,買「麻油」「火油」喔!
  中午過後,又必須趕回老家瀰濃庄,再往各庄落,挨家挨戶兜售,多賺一點蠅頭微利,來撫養嗷嗷待哺的幼子。
  下午趁著尚未落日餘暉時刻,拖著整日辛勞疲憊的身軀趕回家中。
  但卻有一股堅苦刻厲的精神,韌志支撐著生命力,又隱含不為人知多少眼淚,儘管生活再多辛苦,一心惟有子女能早日寄望長大成人出眾,流露出偉大母親慈愛,早出晚歸,進入家門,放置重擔,入廚房動起,柴油米鹽醋等,為子女今夜晚餐而繁忙工作。
  淒風苦雨,一年復一年,往返瀰濃庄與蕃薯寮街,行腳風雨無阻兜售,叫賣,盼望早日償返,亡夫的債務以及子女能人中騏驥。
  話說,回顧九十餘年前,日本治台期間,明治時代中葉年間,瀰濃庄出現一位偉大貞婦。名叫「劉童氏阿務」女士,丈夫「劉和順」先生,生於清國咸豐八年〈一八五八〉,得年三十六歲,明治二十久年歿。
  夫妻恩愛廝守十一年,臨終,撒手塵寰前,一再叮嚀交待愛妻,代夫教養子女,以教育為重的遺囑,揮別愛妻與可愛的三男一女幼兒,乘鶴西歸而去。
  本來,家境就清寒,已陷入困境,丈夫往生後,又遺留給鉅款二千圓債務,等於雪上加霜,足以買下當年一甲農耕地,落在愛妻阿務肩膀上。當時在純樸,貧窮農業社會裡,簡直是天價之數目,由一位弱女子,概括承當如此沈重負擔。
  童氏阿務女士,一時間茫然哭泣不已,將來仍是且漫長歲月,與一條顛簸道路必須行走。又必須代夫償返債務,未來如何熬過日子,舉頭問蒼天,每日眼睜睜的注視,依戀著亡夫的遺物,無法瞌眼養神,在腦海中盤旋未來如之奈何,心惶意亂,蹲在門檻上,苦思發呆,如同徘徊在十字路口上迷途羔羊,不知所措。
  數日後,下定決心,拋棄深切悲痛化為力量,堅強擺脫一切煩惱,彰顯出無為的母愛,記取亡夫的遺志,銘刻在心,子女教育為重,不畏艱難,承受環境生活所迫,先做一點販賣「食用油」小生意。
  劉童氏阿務女士,生於清國咸豐十一年〈1861年〉,丈夫去世後,童氏阿務女士,時下,三十二歲的中年寡妻,最小幼子耀堂年僅二歲。是年家中發生如此巨大變故。
  喪夫初期,童士阿務女士,每日以淚水洗面,情緒上一直無法控制,似同房屋失去一根重要屋撐,搖搖欲墜,紊亂的心情一陣一陣湧上心坎裡,惶恐擔憂,未來遙遠路途如何行走,憂心重重,但是已向亡夫承諾,面對任何現實環境阻礙,再困苦也得支撐下去,為子女教育與生活前途著想,自我決定掙脫艱難,對於坎坷命運不得低頭,向不可能的責任邁進。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經過十五年後,老么耀堂,也已完成國民基礎教育與中等學歷資格。
  兄友弟恭,和陸相處,共同一條心奮發圖強,分擔母親肩上重擔,兄弟的孝順,讓母親很欣慰與滿足。家中經濟逐漸優裕,亡夫遺留下債務已清償。童氏阿務女士,為人勤儉齊家,訓誡子女該奮發,守德,正直為本。童氏阿務女士,心坎裡最掛念與期待的心事,就是能在耀堂身上發揚門第,達成對亡夫許諾。
  劉耀堂先生,生於清國光緒二十年十一月二日,也是明治二十七年〈一八九四〉,天資聰慧,又乖巧勤讀書,常聽母親口述父親遺志。於是台北醫專招生期,單槍匹馬參加赴考,〈台灣總督府台北醫科專校,于昭和三年,改制,台北帝國大學〉,金榜題名。
  皇天不負苦心人,貧窮農村子弟,耀堂先生達成母親宿願,在當年旗山郡管轄下美濃庄鄉里民眾,聞訊,阿務女士的老么耀堂君一鳴驚人考取醫專,鄰居親朋戚友前來,道賀聲音不絕於耳,為美農村庄一大喜事,童氏阿務女士內心更加喜悅萬分,終於達成一、二十年來願望,花圃栽種花會卉已茁壯,含苞待放花蕾,斐然,等著盛開亮燦美麗花朵,耀堂君為劉家放射出一道亮麗曙光。
  兄弟三位,以最仰賴的心意,凝聚一切能力,投資在胞弟耀堂弟身上,提供,幫助住宿,學雜及一切生活費用,務請胞弟在學中專心到台北唸書,勤讀完成學業,不用掛念家中年老母親安康,一切由兄長專心照拂,來報答母親一生艱辛,栽培養育之恩。
  卓越成績,順利完成醫專學業。返回美濃庄,然後,搬遷到旗山街暫時租屋,掛壺濟世行醫。劉耀堂先生,醫術精湛,濟世活人,醫德可嘉,名聲遠播旗山郡下山城,每角落民眾耳中。
  大正七年元月十四日,年二十四歲結婚,娶美濃庄「吳彩芹」先生,長女吳香秀小姐為妻,協助夫君繁瑣家務,盼望耀堂醫師專心為鄉里患者服務。
  昭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遷移,新建豪華仿巴洛克二層洋樓大廈,〈今現址旗山鎮中山路八十五號〉,繼續門診濟世桑梓。
  母親劉童氏阿務女士的貞節偉大母愛,及耀堂先生醫德,名噪鄉里,甚至,震波傳至內地東京首都皇宮,裕仁太子伉儷耳際。
  台灣總督府,第十五任總督川村竹治先生,突然,來電傳達佳音訊息,說明裕仁太子登基即位大典日,伉儷欲召見,劉童氏阿務女士與令公子耀堂君,恭喜二位母子的榮幸,務請,準備前往內地東京首都,先駕臨台北總督府一下,由府特派遣一位專員隨扈入宮。
  劉童氏阿務女士母子二位,瞬息間內心仍掩不住,又驚又喜的心情,緊張得數日無法入眠。
  大正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大正天皇帝崩,御壽四十八歲,昭和三年十一月十日,裕仁皇太子,登基即位大典儀式,年號改稱「昭和」,劉童氏阿務女士與劉耀堂先生母子二位,在皇宮御前覲見,天皇伉儷,昭和天皇,當面稱讚,劉童氏阿務女士,一位弱小婦人,堅忍不拔精神,遵守婦道,母道兼盡守節三十載歲月,又教子有方,讓吾伉儷欽佩,令人頌稱母儀典範,值得向全國民眾褒揚宣導,昭和天皇,當面親自賞賜銀杯一座,以示獎勵。
  返回旗山街後,轟動旗山郡下山城,旗山街長陳順和先生親臨至旗山驛站迎母子二位,郡下九萬民眾讚揚,更加是美濃庄客家子弟的光榮,也是旗山街民榮耀與驕傲。
  劉童氏阿務女士,聲望達到顛峰,為人津津樂道讚美,值得後世人民的一面清鏡,留傳青史。
  其後,台灣總都川村竹治先生,以個案佈達,旗山郡名西醫劉耀堂先生其子弟,殊榮就旗山尋常小學校,(內地人子弟專屬就小學校,今鼓山國民小學校前身)。


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