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


國立旗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籌設暨校地購置探微

  追溯,西曆(一九二0)年,日本政府治台期間,于大正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奉政府令,頒布核准,正式成立增設瀰濃公學校,龍肚分校,(今龍肚國民小學前身)。
  是年五月一日,借用民房為教室,正式開課生徒(學生)二班九十五名,大正十年四月三十日,遷入新校舍,教室四間及辦公室一間廁所一間完竣。
  至大正十一年(一九二二)三月三十一日,政府發佈令,升格獨立自掌門面正式掛牌,名稱為龍肚公學校,校址『美濃鎮龍東街43號』。
  話說龍肚公學校,附設,農業補習學校之誘因。
  大正五、六年間(一九一六),原本島上人民已赤米,即(秈米)無黏性稻米或雜糧為主食,台灣島上農家在貧困中奮鬥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掙扎一輩子,仍三餐也難得溫飽,將幼兒送富豪巨賈人家扶養,至此親情骨肉分離,悲劇的銀幕,一幕一幕上演,浮現在老一輩的腦海中。
  日本政府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日本農業技師『末永仁』先生,著手曾日以繼夜地進行,超過百種以上育種工程,白天即待在實驗農田工作,晚間則耗費在實驗桌上培育研究。經過十年寒暑歲月,不眠不休的努力工作。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突破瓶頸培育出適合台灣島氣候與土壤的稻穀。
  上司農業廳長『磯永吉』先生,鼎力支持與精神鼓勵配合『末永仁』先生研究實驗工作。
  期後,政府農業行政單位,提供宣傳給農民親臨見識。
  在台灣各地向農民大力推廣和協助指導,新品種水稻,務使稻穀增產,曾使台灣的新品種水稻,榖稻生產量昂起,突破大正年號前,生產量增四、五倍。甚至有餘糧能夠銷售輸出日本內地及朝鮮等地。
  早期農地一甲耕地面積,赤米也是『在來米』一期收成量,約三、四仟台斤等於俗稱三、四割,並且請經過農業技師『末永仁』先生,費盡心血育種改良成功後,每一台甲耕地一期作新品種水稻,榖稻攀援到一萬六、七仟台斤。
  大正時代前,時間倒流探究到清朝時代,農民篳路藍縷的生活過程,三餐難溫飽永難忘,至跨進昭和時代,農業社會經濟欣欣向榮家家戶戶煙囪瀰漫了天空,生活漸漸進入佳境,為農村富庶的表徵,台灣水稻農作物大躍進,跨出新世紀轉捩點,農業新科技大巨輪轉動,帶來台灣島人民富裕的社會,富庶生活新氣象,『台灣錢、淹腳目』之始。
   大正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六月十四日,台灣總督伊澤喜多男先生,就台灣島上所生產新品種稻穀稻米命名『蓬萊米』,即『蓬萊仙島』台灣特有生產新稻米。
  今島上人民喜愛的主食,又香又Q的晶白的白米之由來,農業技師『末永仁』先生,被尊稱為『蓬萊米』之父。
  『蓬萊米』研發成功後,帶來台灣人農民,促進其他農作物,相對提高增產提升農村人民生活水準,增加收益匪淺。農村經濟創造出一頁新的農業契機,營造農村繁榮,農業技師『末永仁』先生,功不可沒。
  昭和元年,也是大正十五年,『蓬萊米』研發成功的訊息,如雷灌耳振奮聲,傳播到瀰濃地方民眾觸動瀰濃街有深遠見識,地方人士的心坎。攸關農業專業重要性,亦凝聚愛鄉的情操,既然,以農立國,不得不提早培養人才,啟蒙農民農業新智識,設立學校為未來營造人才搖籃。
  隨後召開臨時地方人士會議,商討,農業已邁進劃時代領域,跨進署光大道,尖端農業日新月異新科技,是從事精心研究精益求精,發揮其功能達到輝煌時代的成果為最大目標。
  前瞻性的眼光應該看待未來農業為主軸,農業加速榮景潛在影響力,必須提早催促政府設立教育性與前瞻性的農業學校,應加強發展未來不容小覷,更是彌濃街農民共同一致的願景。
  而另一方面奔走地方角落,喚起,年青人網羅國小畢業生,鼓勵深造展望未來農業發展,與個人利益營收為一體努力,更上一層樓,來學習作為奠石,培養農事人才,為地方上造福貢獻,舖出一條綻放絢爛,水稻黃金大穀倉園地。
  昭和二年(一九二七年)彌濃街街長與耆老人士,數名相率專程,赴高雄州廳府,登門請謁,求見州知事太田吾一先生,呈文,陳述瀰濃街百姓一致共識,揭櫫,為培養農業子弟,開啟農業專業園區,種植稻穀,增產報效國家,積極爭取,令設立農業學校。
  因本地區農地水稻工作面積遼廣,地下蘊藏豐富水源,開鑿地下不及數十公尺即由地下水源免安裝馬達,清澈地下水湧湧而上,不缺乏水源,為水稻良好工作專業區,土地又肥沃,可說得天獨厚好條件,懇託,太田吾一州知事先生。能鵬力助一臂之力,完成地方人民的渴望與願景能實現,盼望扶掖幫助,今天之來意。
  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四月一日,終於兌現承諾。正式頒布,在龍肚公學校,校區內暫時借用現有教室,附設,創立農業補習班(二年制)由龍肚公學校,校長鳥丸為清先生兼任,招收國校畢業生為對象,一班三十五名,校內增建牛舍二棟,耕牛二隻及其他相關農事所必備一切農具器材等,正式開課。
  眾黎承受教育薰陶,開竇了智慧之窗,農家子弟蜂擁欲深造研習農業新技術,人民有了財富才能供應實驗及學習,經濟發展優於其他發展,才能富國裕民。
  因此牽動旗山郡轄下之外庄頭,包括旗山街為首,甲仙庄、杉林庄、內門庄等,農家子弟欲前往深造研習農技,然而必須乘騎腳踏車或是徒步,行走二、三十公里之遙遠路途,至龍肚補習學校上課,對于一位十五、六歲,有志學生而言多辛苦與不便,為家中父母憂慮,除瀰濃街、六龜庄農家弟上課外,學生幾乎寥寥無幾。
  事後,針對旗山郡轄下,其他各庄農家子弟而言,甚至認定為浪廢國家人力資源,及埋沒人才實為可惜。為謀求農業平均發展,瀰濃街外,其他地區人士積極爭取,提出逐步建議遷校之聲音,至於瀰濃街人士激烈堅持反對遷校。最後經旗山郡守服部重一先生,出面安撫溝通,排除眾議,其餘交通大前提之下,最後既然必須先移學校,瀰濃街方面的人士拋出攤牌。需尋覓適合建校之校地,交通便捷和校地十甲以上等條件。
  一街三庄熱心教育人士,臨時召共識聯盟會議,討論,取得各庄共識,提出議案通過,必在旗山郡行政中心所在地,旗山街轄內設校。旗山街役場,即今(旗山鎮公所)前身,昭和九年初,由街長陳順和先生主導。尋找農民學校,新校址籌備計畫工作。
  首先尋覓北勢段農地,勘查及評估,因地理環境位置狹窄,東側依傍北勢溪畔,又土地租約遭遇重重疊疊困難而作罷,刻不容緩不得不再確定另起爐灶。
  經過二、三個月後,終於落腳於今農業學校校址定案。
  該校地址地點優雅又能飽覽青山綠水讀書好地點,經過旗山街長陳順和先生,運籌姻親關係,徵求旗山街望族,吳見草先生,向堂弟吳陽先生,承租持有在五保尾(地號名)農地,該筆耕地是吳陽先生髮妻,陪嫁二甲餘面積,而吳陽先生又熱心地方子弟教育,不發一言,即誠意答應陳街長懇託租約街役場。
  陳順和街長姻親關係,是其舍妹『陳氏綻』小姐,下嫁吳萬順先生的次子吳見意先生為妻,也是吳見草先生二嫂。
  事畢,吳陽先生又協助幫忙街長陳順和先生,向毗鄰各地主遊說溝通,為地方子弟教育拋棄犧牲小吾,完成大吾大無畏的精神計算之,終於達成各地主承諾,完成解決十餘甲校地問題。
  至昭和十年畢業生,八屆人數共計二二七名,是年三月三十一日,太田州知事卸任後,由『西澤義徵』經認高雄州廳府知事,頒布政令,龍肚農業補習學校,遷移旗山街,重新正式掛牌,改名改稱為『旗山實踐農民學校』,校址暫時借用旗山街公館,當臨時教室開課。
  同年八月三十一日,街長陳順和先生在任期中,突然撒手塵寰,猝然仙逝。高雄州廳府西澤義徵州知事,頒布政令,贗聘旗山街望族『吳見草』先生,為旗山街第二任街長之職服務桑梓。上任後吳街長見草先生,繼承前街長『陳順和』先生遺志,為完成『旗山實踐農民學校』後續建校工程。
  旗山『實踐農民學校』新校址整地後,于昭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向旗山信用合作社,今(旗山農會)前身,申請貸款金額二萬捌仟日圓興建教室,辦公室及教職員宿舍等。
  翌年街長吳見草先生,欲提攜『台南商業專修學校』畢業的高材生,『吳尚卿』先生協助會計役『張定貴』先生,繁瑣財政業務,以是行文,高雄州廳府『內海忠司』知事核准,正式獲聘踏入仕途生涯,暫時擔任街役場秘書之職。
  吳尚卿先生就職後,發覺街役場一年中,必須支付農民學校使用校地,龐大五萬台斤稻穀租金,對街役場負擔甚重,擬是向『吳街長見草先生』伯父提出建言,何不向金融機構『旗山信用組合,組合長『楠瀨登』先生洽談。委託由旗山信用組合的名義,向該地各地主承購,該匹整段校地,而後,由街役場再按月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母金與利息攤還給旗山信用組合,這樣比較合算,而可減輕街役場財務負擔。
  另一方面策劃籌組組織,旗山郡轄下各街庄聯盟,成立『旗山街外五街庄學校組合』,將各街庄分配按月收受,作為未來承購農民學校,校地基金來源,其辦法按照旗山郡轄下各街庄人口數比例,以百分比法計算分配之,旗山街38﹪,彌濃街29﹪,六龜庄7﹪,甲仙庄9﹪,衫林庄7﹪,內門庄10﹪等共同分配負擔。
  關於地主方面,已派人洽談承諾,以每一甲地五仟日圓價格出售,總共校地十甲餘面積左右,共需五萬餘日圓,街長吳見草先生,詳細研判思考後,採納建言,按照計畫實施進行作業。
  旗山信用組合方面,亦經過敦請『楠瀨登』組長協助,兩方達成協議,由旗山信用組合名義承購農校地。
  昭和十四年吳街長見草先生,任期一屆已滿卸任,政府又指派日本人『川野觀太平』先生,就任旗山街第三任街長之職務,川野街長上任不久賞識一位三十來歲,年輕人『吳尚卿』先生『創意』『分析』掌握能力,為難得會計之人才,工作又枕,甚為器重,拔擢『吳尚卿』先生贗任會計役之重任,原會計役『張定貴』先生卸任還鄉彌濃。
  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初期街役場,向旗山信用組合申請分期貸款金,全部支付結清土地款。
  原世事多變難測,遭際三年多大東亞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街役場承辦人員一時疏忽,土地所有權,未即時辦理移轉過戶登錄手續。在街役場名義下,一直到同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也是民國三十四年同年月日,台灣光復,陰差陽錯,遇到改朝換代,土地產權問題,一直拖延擱置到民國七十七、八年間。
  台灣省政府欲撥出專款肆仟餘萬元承購該校地,經省立旗山農工職業學校,葉校長源皇先生懇託地方人士出面協調,將名義屬於旗山鎮公所,所有權隸屬旗山鎮農會,糾葛不清土地產權個案檯出桌面,經地方人士與雙方代表人融洽協調。雙方各得二分之一款,延宕四十餘年懸案,終於全部土地產權,移轉登記,歸屬於省立旗山農工職業學校名義之下,獲得完滿解決。
  旗山農工職業學校,凝聚淳樸勤奮的校風,經歷屆校長費盡苦心,全力耕耘制定方向而有完善規劃,敦聘優秀專業師資,認真教學,培養眾多農事專業棟樑人才,奠下今天一所現代化農工職業學府典範。


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