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緻文化取代速食文化(累積性的文化才能落實與成長)

  台灣現在的消費型態一切都講求快速與便宜,所以很多東西都不實用或偷工減料,用沒幾次就壞了,就可以丟了(甚至連父母也丟),很少能用長久的。逐漸的,台灣人養成了不會珍惜資源的壞習慣,大家生意拼俗,沒多久,大家就都做不下去了,這種做事態度,台灣還能撐多久?
  文化不幸也被捲進這種認知中,台灣的文化思考模式,還停留在『官大文化大』的階段,政府辦了一堆美其名為文化的活動,若不是曲高和寡式的藝術展演,就是包裝良好的商業活動,有時地方上沒幾個人參加,或者參加的總是那些人,所謂的地方文化活動,就是政府請外地人(通常名銜很大,最好是外國人,他們更有學問)來告知在地人自己的特色,辦一堆流水席大家吃,如此而已,兒童青少年想要的或者值得他們留念的,政府什麼時候重視過?這一切,根本背離了地方文化應由地方舉辦及眾人參與的基本原則。我們知道在地的文化種子不易培養,但也不能就不去做,就好像小孩子有心但不會做家事一般,大人多花一點時間及耐心,小孩子自然就會了,不培養,永遠不能成長,當我們這些文化小孩跌跌撞撞地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政府花幾百萬做的事,我們花幾萬塊或根本不用花錢就可以做到。(我在指什麼?就是全國文藝季)
  文化商人到處要錢辦活動,從中取名取利,媒體宣傳煞有介事,民眾不知活動目的何在,只知看熱鬧吃東西拿贈品,辦完之後除了垃圾什麼東西也沒留下,兩天之後大家就忘記發生過什麼事了,更慘的是,每次辦活動,所有資料都要再重新收集整理一次,累得人仰馬翻,個個怨聲載道,試問:沒有累積性的文化,如何能落實與成長?速食的文化,看似熱鬧,也好像可以帶來經濟利益,其實不然,這樣的活動,帶來了大量的攤販(其實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大攤販),製造大量的垃圾、噪音,破壞居住品質,縱有利益,也不足以彌補損失,攤販型態為主的活動,不帶有地方特色(因為別的地方也看得到),終究會被人遺忘,我們若不能脫離口肛文化,就無法真正提升文化的層次。所以地方文化活動最好是全由在地人辦、小而美、有創造性(才能獨特)且經驗能累積的。
  我們無法再忍受速食文化模式的愚弄及傷害,我們決定站出來解決這些問題,去年我們的【旗山奇】網頁就是針對這個長久以來的痛而下的藥,使旗山的文化工作者有了一個紮實的基礎,再出發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短期的活動,不足以培養深切認知的觀念,這正是各項活動的最大弊病,故一種與生活結合的小型家庭(學校)文化活動是有必要的,加上前面的各項要求,【旗山棋】的家庭生活文化目標更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