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image  
黃山高  
  [ 作品首頁 ] [ 旗山奇首頁 ]
 
 

  1938年,日本人將菸葉引進美濃,這項勞力密集的產業,留住了美濃農村人口,在日後各項農業遭受衝擊之際,一直沒對這座菸葉王國造成嚴重影響,在文化保存上,菸葉留住了美濃子民,也留住了客家文化。

  美濃菸葉約佔全國產量四分之一,每年秋末,到處綠油油的菸葉,一畦一畦綿延不絕的嫩綠菸田中,間雜著幾棟朱瓦菸樓,映襯出一幅外鄉鎮所無的特殊美景,並發展出許多特有的菸葉特色文化。

  種菸,自播種到收成,過程非常艱辛,但在利潤比其他農作物有保障的前提之下,勤儉刻苦的客家人,甘心守著這份行業,每年秋末至翌年春天是菸忙時期,春節期間還得守著薰烤菸葉的菸樓,用薰烤得黃橙橙的菸葉換取花花綠綠的鈔票,培育出許多碩士、博士,受到經濟轉型的衝擊,三步一菸樓,處處飄炊「菸」的盛況不再,一千多座菸樓逐漸塵封進記憶裡。

  2002年我國正式加入WTO,傳統產業受到嚴重衝擊,美濃菸葉種植在菸酒公司不再契作收購的情況下,正式進入「菸葉王國」告別年代,菸農採收最後一次菸葉,卻是感覺前途茫茫,台灣菸葉正式走入歷史,菸樓造型建築的美濃客家文物館,將成為保存菸葉文化的標的建物。

  美濃全鎮種菸農戶最盛時期高達1千8百多戶,菸樓近2千棟,面積超過2千3百公頃,年產量約佔全省約四分之一,日治時期美濃有「南部穀倉」和「菸葉王國」美譽,展現美濃兩大農作的高評價歷史地位。

  因應加入WTO,菸酒公賣局改制為菸酒公司,並開放民營,菸農自1938年開始種菸迄今,每年為國庫賺取龐大公賣利益,但菸農只是辛苦地賺取微薄工資而已,因菸葉產銷環境改變,菸農在WTO衝擊下失去賴以維生的工作,公賣局應責無旁貸地照顧年邁菸農,設法輔導轉作或轉業。

  菸葉極盛時期,美濃平原曾出現過近2千棟的菸樓,1980年前後這種「大阪式菸樓」為電腦烤菸室取代,大量菸樓被拆除或倒塌,甚至找不到保存完整的菸樓供作教育或參觀之用,於是一群愛鄉人士組成文化保存協會,於2003年發起修復菸樓活動,為九芎林馮彩彬鄉親的菸樓整修,將喊了多年的「菸葉文化保存」口號化為具體行動。

  經數月整修,注入新生命的菸樓散發出古樸氣息,「美濃菸樓教育館」於2004年2月完工,除完整呈現菸樓舊觀和內部陳設,做為今後學校教育及美濃文化生態旅遊的菸樓解說館外,又因菸樓正位於風光旖旎的美濃山下,在空間創意上,開了一面牆,伸出一座露天陽台,一邊可見煙囪炊煙裊裊,一面可觀賞美濃名山「金字面山」。

  舊菸樓不應只有被拆除的命運,空間使用上仍有許彈性與創意,期許今後美濃有更多菸樓被保存下來,在「菸葉王國」告別年代裡,讓菸樓空間使用上有更多的創意,「美濃菸樓教育館」的誕生,象徵美濃社區對閒置空間再利用和產業文化地景保存的具體成果和特殊意義。

                                                2004.2.7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