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image  
黃山高  
  [ 作品首頁 ] [ 旗山奇首頁 ]
 
 

    全國第一座「台灣文學步道」,在鍾理和紀念館旁邊,許多文人雕像,與台灣最偉大的鄉土文學作家鍾理和長相左右,整個園區充滿文藝氣息,已成為美濃觀光遊憩重要的一站。

    鍾理和紀念館和台灣文學步道,位於美濃「尖山仔」,大雄山朝元寺左邊是雙溪森林遊樂區、熱帶母樹林、黃蝶翠谷;右邊就是台灣文學步道,在同一地區形成整體觀光遊憩區,為假日遊山玩水,同時瞻仰文人風采的絕佳風景區。

    人生不過數十春秋,而文字卻能超越時空,使人精神長存,在鍾理和紀念館邊設置文學步道、製作雕像,就是希望透過文學的創造,使人的生命力超越時空,為文化工作者開啟光明之路。

    「作家是社會的良心」,鄉土作家最能反映社會真相和人民心聲,鍾理和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用他滿腔熱血灌溉文學生命之花,一生顛躓困頓、流離失所,孤獨寂寞、蹣跚踉蹌地踏著血泊歸去,死後卻已不再孤獨。

    鍾理和紀念雕像揭幕典禮時,全國文人匯聚,鍾鐵民發表了一段感人肺肺的真情告白,在風雨飄搖的颱風天,他數度硬噎、語不成聲地說:

    「在49年8月4日,也是跟今天一樣下著大雨,先父鍾理和正在修改一生最後一篇文稿「雨」之時,因吐血而去世,他因為熱愛文學,一輩子發誓當作家,結果一生窮苦困頓,直到去世時,連棺材都沒有……(鍾鐵民泣不成聲,全場為之動容)……

    家父臨死前,再三交代我們把他的文稿燒掉,而且吩咐我們不要再從事寫作,但我看到他嘔心瀝血地作品,充滿人生人性的寫照,實在不應該被埋沒,所以我一生中朝著讓他作品問世的理念奮鬥。」

    台灣第一座文學步道,對於一輩子窮困的文學作家,終於可讓他揚眉吐氣,真是使人百感交集,這也是我國社會對文學重視的一個重要的開始。

    葉石濤是日治時期的作家,而其文學創作,更是戰後台灣文學運動不可或缺的指標,他推崇鍾理和文學,尤其對他的「故鄉四部」,描寫世界戰後問題,表現整個世界農民的痛苦,葉老以他橫跨二次大戰前後期身歷其境的心情,很感性地讚美鍾理和的原作,稱得上是世界經典之作。

「台灣文學步道」,有前輩文人的喜怒哀樂,喚起我們對文學的熱愛、對作家的推崇,鼓勵大家閱讀好的文學作品,提昇生命的廣度與深度,假日帶兒女出遊,這裡是一條觀光帶,更是寓教於樂的最佳遊憩區。

                                           1999.7.24台灣時報副刊

台灣日報「假日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