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台灣錢淹腳目之探索
曾茂源

 

藍天地方文史刊物 九十五年七月份 第十期

  回溯到將近百年清末時代,生長在大清帝國,光緒三十四年間(1908)元月,嘉湖地區匪徒猖獗暴亂。二月集合結社發佈,五月嚴禁鴉片申請,十月西太后及德宗帝殂,醇親王攝政,十一月宣統繼位。
  宣統元年(1909)二月在上海舉行萬國鴉片會議。五月宣統下詔書軍政統一。六月慶親王辭職。七月資政院章程法公告,日清新約成立。十一月陸軍武官任用令立案,各省地區發動速成立國會示威運動。當前的政權不斷在變化,於是大清帝國面對政局動盪,已面臨岌岌可危的局面在民初前,清帝國已墜入政局不穩定亂烘烘局勢之下,充滿政治紛擾、內亂宮廷鬥爭的緊張氣氛中,各地政客居心叵測,只為謀個人利益,自立山頭黨派竄出。
  將諸多百姓不顧死活,夾縫在兵荒馬亂的烽火漩渦中,老百姓被踩踏,於多事之秋的環境裡,過著牛羊不如的困苦艱難的生活。又長時期飽受威脅,動盪不安的政治下備受煎熬苦海之中。
  而世居住在福建沿海弱勢居民,常遭受到處奔竄,作惡多端土匪擾亂與劫掠,眼視安居樂業愈來愈渺茫,充滿了隱憂顯露,感到無所適從。前途無力感,引發心裡恐懼症,因而精神崩潰失常狀況發生,難得過著寧靜的生活。
  近中經常接獲由台灣島傳過來的訊息。顯示島上的居民,在大日本帝國政府統治下,入夜不閉門戶,高枕無憂過著安定的生活。地方上有識人士,想起台灣島上人民,又是同文同種的華夏民族,能互通訊息,更無語言隔閡之慮。問題發生,因而年輕人,被鄉黨有遠見之人士耆老說服鼓勵,心田已被動搖滿懷勵志,紛紛覬覦移民到外國定居謀生,過著另一環境國度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浪費光陰歲月,延誤大好前途,離鄉背井到台灣島尋求發展,已蔚成移民風潮流,真正沸騰。
  一位住在福建-福州府-候官縣西門鄉,林慶慶是一位二十來歲年青人。跟著鄉親朋友結伴,前往日本大使館福州辦事處,提出辦理移民簽證手續,在辦年前已經朋友介紹,書信往來連絡約定,在南台灣屬於阿猴廳轄下,羅漢外門里蕃薯寮街,李旺第延聘為打金銀細工師父,謂時台灣島已隸屬大日本帝國疆域版土。
  首批移民先驅年青人,搭乘輪船東渡跨過險要的澎湖海域,「黑水溝」。到台灣開拓創業,另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個個抱負著一個赤心美麗夢想,祈盼能達到願望。未來前途必能綻放一朵綺麗花朵,為一生中向自己最大挑戰奮鬥邁進的目標。
  林慶慶單槍匹馬,攜帶簡單行囊,腋下挾著一把黑色雨傘,屹立在甲板上,船終於抵達高雄碼頭岸壁。一位世居在偏僻的鄉村青年初出家鄉,遠渡重洋已踏在異國國土裡,放眼觀望,眼前一切事物及大都會繁華景象,看得眼花撩亂,瞬間被外來景物吸引木雞不覺,異國芬芳的新氣壓濃厚罩住,神經系統及心靈忽然愕然愣住。心中茫茫又緊張,在人地生疏的地方 ,「揭頭又無親,(占頁)頭又無戚」。一時間卻忘記向同伴揮手告別,瞬間甦醒過來,展開微笑表達回敬同伴。
  自言自語抱著很大憧憬,列以期冀何日能出人頭地,開創燦爛的明天,回故鄉耀門烈宗烈祖,終於提出一股無畏的勇氣,詢問當地居民,欲前往阿猴廳蕃薯寮街,路線向何方前去。然後一路小心翼翼徒步向前行進。而後搭乘縱貫鐵道,轉駁五分仔產業小火車,緩緩搖晃抵達蕃薯寮街火車站,目睹鄉村都市化的街庄,踏在一片新樂園芬芳土地上,將為自己旅程中創下記錄歷史過程的一頁。
  時空轉移,年代迴異,已是大日本帝國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代,豎立蕃薯寮街三百四十七號番地,向店內窺探一下,跨進一步請教老耆,是否李老先生,「是」,請入店內。
  經過六年後,大正五年(1916),台灣歷史上經濟轉捩點,進入經濟上巨大兌變,人民優渥的生活,記錄輝煌歷史上的一頁。第六任總督安東貞美先生。就任後走遍各地視察,調查了解各地民瘼與稻穀生產量,稻米不足供應市場上銷售,而失去平衡的事情發生。忽然間想起台灣的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不比內地,氣候四季分明,在寒冬的季節裡酷寒飄雪,一切作業受影響或停頓,預估遷徙到台灣定居民眾,必定造成移居人潮趨勢。
  而糧食恐怕更加嚴重短缺的現象,構成無比的壓力。心中忽然憶及,欲邀聘農業稻穀改良專家前來協助,唯一在內地最聲名農業技師末永仁先生,針對著計劃,振興農業生產科技達到平衡,稻穀改良增產方針,將目前台灣本土生產稻米,必須改良適合附和內地民眾的胃口,因此決定邀聘,前來解決育種改良工作。
  原本台灣島上居民,都是用在地秈米或其他雜糧為主食,缺乏食糧的事情時有所聞,為了全盤考量,以及解決目前緊迫的情形,而且每年已有陸續,由內地移居到台灣,開拓事業人民,造成嚴重糧食失去平衡供應窘境,全權委任末永仁農業技師擔任,負責艱鉅的工程。
  從前台灣島上種植之稻穀,土地面積一甲耕作農地,每年只有在夏季雨量充沛之下,才能下田插秧作業,一年一期作的年生產量,也只能收成約量三千餘台斤左右而已。
  末永仁農業技師,初接任前幾年,白天風雨無阻在實驗田裡工作,入晚即熬夜守在實驗桌上,交配育種試驗新品種煩躁業務,等於日夜不休的忙碌。
  台灣地理環境,畢竟迴異內地氣候,因台灣處在經緯度北溫地帶,又是北回歸線之下,夏季炎熱又潮溼海島性的氣候。
  稻穀必須能適合本土亞熱帶氣候,土壤與空氣,水質三大要件,因此情形常遇到瓶頸,居然無法一時間順利加以克服,一度欲退縮的念頭。
  時下,上司磯永吉農業局長洞悉,末永仁欲倦勤之意念,一再精神鼓勵及經費上鼎力支持,提醒鞭策請勿灰心。僅其冷靜思考,以全民為重,而且自己擬定目標,訂定如此高標準,每一撮插秧苗四、五株後,必須在收割期間,有二十穗上下的成績,又每穗稻穀粒也應有一百二十粒左右的標準粒數,如此高檔標準要求自己是何等容易,請稍為耐心放鬆情緒化,有伸縮圓和作為必定能突破,尋出其重要原因的變化存在,如果放棄即數年來的一片辛苦心血,付諸東流,前功盡棄消。
  上司的一句真摯的心話,搖醒末永仁「人在最困艱難痛苦煎熬環境之下,能用理智冷靜思考必能解圍克服,慢慢勿急躁放鬆情緒,追索尋出其凝結突破瓶頸,是一生中受人人讚美鼓掌聲中,得到最高的榮耀的表現與快樂」,是一件偉大光榮成就的顯揚,而感動刻骨銘心,讓他責任加重並己把決定,在重新擬定由其他方面著手,一心只為著自己責任與理想的目標,再度調整步驟出發,謹慎忙碌搜尋新品種再交配育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為歷史留名。
  其後接二連三,日就月將有所逐步的進展,細膩搜尋探討是否抵抗亞熱帶海島性的氣候影想,不夠精準,經過思考研判採用精進技術法著手,漸漸得到良好佳績出現,歷經艱難超過數百種以上交配育種,顯示出新發現結果耗去整整十年漫長歲月,終於奉天不負苦心人,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呈現在眾人面前,也不辜負上司一番美意的鼓勵與全力支持,負重致遠,改良培育成功,著實是一件偉大農業貢獻。
  今天展覽會場上,新米發表會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品嚐過的米粒晶瑩,品質又柔軟而(米丑)的新種稻米大白飯,會場所有來賓個個讚佩鼓掌聲四起,熱鬧烘烘,末永仁滿面通紅,謙虛的答禮說一聲謝謝大家。
  第九任總督伊澤喜多男先生,喜悅的心情當在場眾來賓面前,向大家宣佈,命名稱謂寶島的「蓬萊米」。
  農業局長磯永吉先生,親自大力向台灣各地,農業地區指導鼓勵全面推廣,改種植成功的「蓬萊米」新品種稻穀「蓬萊米」勞力生產將來可外銷其他國家市場。
  一期作稻穀十年後的改良突飛猛進,暴增數字達到最高成果,超越十年前的收穫量四倍餘產量,約量可收割稻穀一萬三千餘台斤,如果有開鑿灌溉水利設施之農作耕地,每年可有二期作的收成,年生產量約可有三萬餘台斤左右。由此收穫成績農民財源滾滾進入口袋,笑口常開。感謝末永仁先生功勳勞積,在改良育種後半段期間,農民殷勤工作,末永仁先生改良育種的稻穀,重新挑戰逐漸竟也有彰顯的成長表現,而整個台灣農業經濟層面亦正面攀升,欣欣向榮充滿了更美好的象徵,相對的農民生活消費能力也同時提升。
  昭和元年(1926)自從「蓬萊米」研發成功後,帶動了台灣經濟大起飛,社會整體經濟層次蓬勃沸騰,百業齊鳴,扶助了人民優渥的生活,寫出一篇燦爛台灣歷史繁榮記錄,永誌緬懷,也當時值得末永仁先生願望達成留下青史。
  今天的成功更加重新塑照,整體性農民富有的現象,農民繳納糧稅後,及每農戶正常開支外,還綽綽有餘錢,而氣勢逐漸提高,也是依靠農民辛勤努力維持奮鬥表現,讓社會運作圓和。
  台灣各地農村,如雨後的春筍般,大興土木興建蓋起新房舍,改變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將農村舊有簡陋的房屋拆除,重建煥然一新,今之新風貌,週邊的環境衛生,清潔又整齊,形成並有特色農村景點出現。
  富裕的生活,品質提升之外,消費意識提升,另有餘款存放銀行生息,也已有能力大量購買貴重的金飾保值。
  末永仁先生研發成功後,深獲世界各國農技專家的讚佩與好評,同時也創造出台灣人民就業,創業大奇蹟運作,甚至有餘糧稻米,行銷內地與韓國等地區,台灣農業科技已逐步蓬勃發展,甚至也同樣臨駕超越日本內地農業水平之上。
  夕陽欲下山的時刻,各地農村每戶家庭,廚房煙囪冒出一道白煙霧,家裡婦女忙碌準備晚上豐盛美餐,一幅欣欣向榮的農村生活寫照。
  在旗山街方面,大正九年(1920)七月二十七日「地方行政制度變更,全島分為五州二廳,下轄三市,四十七郡。蕃薯寮歸屬高雄州旗山郡旗山街」,旗山街之名稱由來,將勝山「旗尾山」三字之中間「尾」字棄用,只留下頭尾「旗山」二字。
  旗山街各商店生意跟著水漲船高,相對之情形,各商號店舖營運商機抬頭,生意興隆大展鴻圖。
  林慶慶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一心不亂為雇主效勞盡職,贏得雇主重任與信賴。經過數年後成家立業,離開原雇主,自行開創事業,繼續經營本業打金銀細工事業服務人群,命名「金寶珍」店舖,注釋,「金寶珍」之命名由來,「金銀財寶辛苦奮鬥,所得來的血汗錢不易,盼望子孫皆珍惜共勉之涵意」。默默耕耘該項,金銀細工手藝,著實手工細膩,款式別緻精雅新穎,獲得各界顧客認同讚美與信實,在商場嶄露鋒芒,如有水銀柱往上攀升門庭若市。
  首批移民來台華僑,在各地城市鎮奮鬥有成就之人士,紛紛寄回家書,稟告家鄉雙親父母及宗親族友,一一提起描述,如何奮鬥歷程,及當地居民生活起居狀況,台灣未來充滿生機希望及芬芳綺麗美景的前途。
  昭和同年台灣各地,即開始大力興建高聳西洋大廈,也有仿傚歐洲模式新穎,巴洛克二層豪華大樓商業店舖並排而立。入夜飲酒娛樂的夜生活,酒家娛樂場所崛起,就是遵循日本飲酒文化,演變傳遞到台灣島,另獨創一格迴異日本飲酒娛樂文化,各地酒家不計其數林立。
  入晚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夜夜笙歌,男人猜拳聲,女侍擺出承歡獻媚,歡樂嘉賓,鶯聲燕語的優雅美妙歌聲,讓來賓如痴如醉,顛三倒四,飲酒歡樂氣氛,樂融融氣氛演成一部合唱歌曲,奢華浪漫夜生活飲酒文化為特色寫真。
  回頭說起林慶慶,竟然一片孝心同樣遞家書問好雙親,信中詳細陳述,翌年欲在日本陸軍部隊,訓練兵馬的操場東側,一筆土地欲撥出作為商業用區繁榮旗山,該匹地段地點即是五百二十六番地,〈今之中山路八十三號二層洋樓〉。著手興建其結構外觀,仿傚歐洲巴洛克式二層洋房大樓。計畫將店舖面觀上的山(土嗇)堵面頂上端,做工設計文雅細膩塑工結構都極為考究用水泥碎石清洗法,鑲嵌「丸林」及下面浮雕三字「金寶珍」店舖名字,正中央的兩側左右護旁,以花草襯托使其明顯雅觀壯麗極具歷史價值一環,一棟屬於自己擁有喜愛的樓房店舖,繼續營運服務桑梓。
  信中當時強調提起,台灣人民承受日本政府殖民統治政策,實施全民教育,強化輔導人民修身守法規律,教化皇民化嚴謹紀律生活概念。
  人民紓解二百年來的夢想,美好的生活終於兌現,進入另一個嶄新階層的里程,跟家鄉的人民生活水準有天淵之別,台灣民生經濟永續的發展。此消息也傳播到家鄉沿海居民耳際中,有如一股海嘯,波濤洶湧波浪襲擊,驚動群眾,搖醒正在睡夢中的年輕人。
  台灣經濟空前沸騰繁盛的發展,消息一直散播到整個福建沿海居民,一波一波聲浪相傳台灣的景緻如何繁榮感動年青人,稱謂「台灣錢淹腳目」的諺語之源起。及形容台灣遍地四野都是閃爍發亮的黃金的注解。個個聞訊覬覦欲來台灣淘金謀生,改善家鄉生活。
  推移大正十一、二年間,福建地區身懷著精湛好手藝的年輕單身師傅,聞風而至,集結同伴三三兩兩的好友,理髮師傅、廚煮師傅、裁縫師傅等三種不同行業,謂稱福州「三刀」之由來,捷足先登。而後大正十三年間,又陸續一批華僑移民蜂擁而至,其行業即是修補釜鍋、修補雨傘、補皮鞋等匠師抵達台灣謀生。
  林慶慶在旗山街所有的華僑之中堪稱「華僑之光」的楷模實業家,新建大廈於昭和三年三月十八日竣工落成,祝福之聲不絕於耳,遷入新居。事隔不到七年後,因中日戰爭發生,日本與中國斷絕外交關係,於昭和十二年(1937),被日本政府強迫華僑不得置產為由,應拋棄一切房屋產權出售,而後由呂阿成承購該棟洋樓。經營鐘錶業及唱片,而林慶慶不得不含淚離開該心中最欣慰樓房,另租店鋪續營。熱愛台灣這塊芬芳的土地,志向已定落實深耕,願做為一位標準台灣人民,繁衍其子孫在這塊土地上生根落葉永居薪火相傳不息下去。


註※現在中山路二十三號「金寶珍銀樓」,即由其子林萬松繼承父親衣缽家業,數年前自建五層洋樓,不落父親之後塵。
林萬松曾經任旗山獅子會會長、旗山團委會會長、高雄縣銀樓公會理事長等職。今該店務已經交棒給三子林延欣續營。

 

認識台灣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