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情

六月

  從開始上學讀「去去去,去上學。來來來,來讀書」這本啟蒙書至今,也過了三十二年。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喜歡書。記得初中某年春節,我用僅有的五元大鈔壓歲錢買了一本《學友》雜誌,卻沒有把它「揣」好,在看熱鬧的人群中擠丟了。回家後二哥看我大年初一竟然哭喪著臉,問明緣由後,很慷慨的從他那份只比我多一點的壓歲錢中分給了我五元。第二天,我又喜孜孜的跑到鎮上書店買回同樣一本《學友》,這是記憶中第一本屬於自己的課外讀物,當時那種心中的喜悅與滿足感是很難說得清楚的。
  一直就這麼愛書,特別是那種許許多多作家們謙稱的「小書」或「閒書」。遇到什麼心煩的事,我就想到一頭栽進書海裏淨一淨身心。往往,經書這麼一洗滌,整個人也就神清氣爽又充滿自信起來,很多不順心的事都可以因此想開了。
  書是這樣好的東西,好到有一天自己竟然也很想能擁有本自己寫的書。我能嗎?何妨試試看呢?於是兩年多前我開始不自量力的一篇篇寫了起來。其間固然備嚐退稿的辛酸,但也兼嚐「一再出局」後終於「得分」的欣喜。就是帶著這種「大無畏」的傻勁寫啊寫的,終於也寫到夠出本把書的量了。我把它們整理出來,寄到省政府新聞處參加「優良文藝作品」獎助出版甄選,雖然還是不自量力,但我相信這是指望別人替像我這樣一個「新人」出書的唯一門路了。而傻人果然有傻福,我的處女作《惜情》在競爭激烈中入選了(共有近百本角逐,甄選六本)。
  想起當初寫那些篇章時,我一點也不記得自己曾經想刻意詮釋什麼「情」字,我只是很自然的寫下生命中一些令我感動令我難以忘懷的人事物。那裏頭有美好的,也有不美好的;有含悲的,也有帶喜的。結果整理時才發現,不管它是美的或不美的,是含悲的或帶喜的,它們總脫不了一個「情」字。於是我將那些篇章彙總後分成三輯,是為「親情」、「世情」與「物情」。這三種情愫其實是存在天地間最最自然的情感,只是總有些人會無心甚或有意的把它們忽略了。不懂得惜情,結果便造成許多人世間無謂的紛爭,使自己不快樂,也使周圍的人不快樂。生命是如此的短暫,卻不懂得珍惜,反覺得人生乏味,這豈不是十分可惜嗎?
  這方面我慶幸自己能有所感悟,因此說起來自己還算是懂得惜情的人。也許,我不一定能做到「受人點滴,泉湧以報」,但我會時懷感念之心,將這份情記在心裏。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把別人對我好這份情藉某些方式加以回饋。而把這些點滴情形諸文字,或也可說是一種表達真摯情感的方式之一吧。
  詩人楊牧說過:「沒有愛將何以過冬。」恕我駑鈍,謹藉以引申為「沒有情將何以度此生。」願以此與天下有「情」人共勉。
  第一次出書,內心真是充溢著太多的喜悅與謝意。首先,要謝謝在天上的父母,他們沒有因為我是「總有一天要嫁人」的女孩兒,盡力供我讀書,使我成為一個精神富足的人。謝謝婆婆老人家的慈愛與寬容,讓我有閒情在工作餘暇做點自己喜愛的事。謝謝師長們的提掖與調教。謝謝老闆在工作上予我安定感,也因此才有雅興做點雅事。謝謝在作品上不時給我教益與鼓勵的作家黃海、蔡昭明先生,以及在書上給我寶貴意見的黃武忠、林文義兩位未曾謀面的文壇「前輩」(在文壇上該也是論輩不論歲吧)。謝謝老哥老姊老同學老友及讀者老爺的激勵。自然,也謝謝在我偶爾入迷時,會代行「煮」夫之責,可說體貼入微的老公。
  謝謝兩年多來看著我「長大」(如果出書也算是作者一種成長的話)的眾家副刊老編給我「默默」的鼓勵,提供寶貴的發表園地(他們是世界上最惜墨如金的人,但請投稿人不要因為他們的沉默而氣餒)。他們雖「宰割」成性,讓人「恨」得牙癢癢的,但展現在讀者面前刀剪下的「副產品」莫不更精致可讀。
  更要謝謝省政府新聞處與號角出版社澤披作者,共同提供此一出版機會。有人笑譽陳銘磻富「冒險」精神外帶「儍勁」,如今他決定出版一個剛起步的「新人」的「處女作」,便是一個明證,我但願不要「拖累」他才好。

(原載1984年6月6日中央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