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

旗山第一高山-再談中寮山

  
  私人生活不喜歡嘈雜的我,自從上一次旗山中寮山後,就讓我深深的愛上了它。在此盛夏隨時即可能會熱死人的天氣,清晨的中寮山更適合大家前往,六點半後的中寮山上太陽已經雖然高掛在東邊三十仰角度的天空中了。暖烘烘的陽光直撲臉頰,有點不舒服,中寮山上高聳「麻六甲銀合歡」全片綠意盎然密佈之下,樹蔭下山徑中行走會令人感到心曠神怡,暑氣全消。可以說,在中寮山四週均是綠的環境下,使人處在充滿大自然有益身心健康的大量「陰離子」下,吸多了它,延年益壽,寬廣「綠」視野,更有益眼力的改善。
  今天「麻六甲銀合歡」遍佈於中寮山上,應該感激「林務局」,話說五十年前,瓦斯尚不普遍使用時,「火柴」仍是人生六大必須品,製作販賣「火柴」有非常高的利潤,而「麻六甲銀合歡」是製造「火柴棒」的主要原料,林務局廣植「麻六甲銀合歡」就是提供給「臺灣火柴業」當火柴棒的原料。中寮里土地百分之九十為「國有保安林地」,以前是竹林、雜木地。因此林務局就在中寮山上、下砍竹林、雜木,改種植「麻六甲銀合歡」,祈望成林後砍伐供給「臺灣火柴公司」,獲得最高利潤。據中寮朋友說,當他孩童時,全里青少年大部份曾為林務局當「童工」種樹。沒想到「麻六甲銀合歡」成林後,臺灣引火器材完全改變,由便宜方便「瓦斯」取代,「麻六甲銀合歡」價值全失,但此廢物且變成中寮山的特殊林相、景觀,真所謂人間:「得失難說」。


山徑麻六甲銀合歡


山頂麻六甲銀合歡


  日前接到朋友告知,中寮山上也有一座「石頭公廟」,石頭公原本是在中寮里本部落東面之山腳,俗稱「崁仔石頭公」,歷史久遠已無可考,其先人稱,大概明鄭時代末,明鄭向大清投降,明鄭所屬不願被遣返中國的官兵有三人即逃至中寮山藏匿,發現中寮山上有水源,土地肥沃,於是就開墾定居下來居住。中寮里以前住的只有「三個姓」,人口最盛的時候,二百多戶,以半天池附近「林姓」佔最多數,其他「陳姓」次之,最少的就是稀有的「成姓」,民國六十六年(1977)七月廿五日賽洛瑪侵南台灣,家家戶戶遭受嚴重破壞,民房被毀無數,至此人口大量流失。
  中寮「石頭公」神威非常靈驗,屢顯神跡救民,庇蔭村民好收成,據說,四十年代中寮里尚未架設電燈及手電筒、車燈光尚未普遍使用時,山上一入夜是漆黑一片,有些人入夜出遠門急需返家的居民,摸黑走著彎彎曲曲山路小徑,如果迷路或遭野獸攻擊,即會看到「石頭公」石尖上發出的紅光,引導護佑著村民返家,因此村人即予巨石下設立神龕祭祀。
  這種傳說,筆者可以証實,因為與筆者小時候記憶有非常吻合之處,筆者小時候就住在中寮山對面東方「土庫村」。小時候入夜經常看到中寮山半山腰,會有一盞紅光,但這盞紅光不是固定著,它是會跑的。經常看到它由中寮里這邊慢慢移到溪州公墓處,或由溪州公墓處慢慢移回中寮里山下,會在現在中寮里下停留較長時間,在四十年代,中寮山完全電源,既使使用油燈、電土燈,在距離大約十公里外,不可能顯現出光源,而且此光源是在半山腰呈直線跑。我問過我的父親,他告訴我,此紅光是他自幼由里港遷回土庫即發現,傳說中,中寮山有一地理上的吉穴,得此「吉穴」子孫即會「出將入相」,唯此「吉穴」會移動,自古以來里港、旗山地區就有多名富豪,利用地理師動腦筋欲得此「吉穴」,均沒辦法得到。這盞燈(紅光)在中寮山上六十年代,住家普遍架設電燈即消失,而「石頭公」巨石村民在十幾年前附近大肆開發也即腰斷。
  「大石公」農曆二月二日為其生日,中寮里附近居民均是它的信徒,也是「大石公」的子女,為什麼?早期臺灣人普遍有個風俗,如果為嬰兒預卜運勢,經算命師認定,小孩有帶「弓」、「箭」、「刀」、「車關」等,除對嬰兒不好外,並會沖到父母,為化凶解厄,算命師會要求認他人為「契父母」;或自已認為孩子經常無故患病、受傷不好帶等等情形,也會拜認他人當「契父母」,讓比較有福份的人或至高無尚的神來加持子女運勢,孩子的契父母就是親家,原本要好朋友馬上升級好親戚,是親上加親。


大石公廟


中寮大石公神座


原大石公殘跡


  因此除拜有福份的友人為「契父母」外,大部份的人不喜歡麻煩別人,因為拜認,受拜認者雙方均要準備一份豐富的禮物。因此一般人都會採比較容易簡單方式,就是攜幼兒前往「媽祖廟」、「王爺廟」、「七娘媽」、「註生娘娘」等處,請神明將孩子收為「契子女」。而鄉下較少大神廟,也就拜附近的「石頭公」、「大樹公」等等為契「父、母」,並「求絭」。絭著,香火袋也,以前小孩求絭後因要常年掛在脖子上,香火袋易髒濕損壞不方便,因此均用古銅錢代替,古銅錢有洞,以紅線穿過,然後在神明前香爐過火,即可掛在脖子上,神明就會隨身保護小孩。很奇怪的事,我就沒有聽說過拜庄頭、庄尾最普遍的「土地公」為「契父」的情形。


古錢幣


  「求絭」認「石頭公」為「契父」者如過江之鯽。石頭公生日,父母即帶孩子前往將「香火絭過火」、或備牲禮「謝恩」,等到小孩子十六歲長大成人,又會備三牲五禮謝恩並「脫絭」,中寮村民目前長期居住民,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大部份出外謀生。據約略估計,目前住民百分之九十均曾當過石頭公「契子」,而且早期連「溪州、三角堀、嶺口、里港」等地也風聞「石頭公」威靈顯赫,翻山越嶺帶子女前來拜作「契子」,早期「大石公」生日,是中寮人的大事,酬神、演戲熱鬧好幾天。目前這種風俗隨著社會生活方式改變,目前已衰微了,「石頭公」好像變成求「明牌」之所在。
  為了子女平安成長,「改運」拜別人當契子,或拜神明當「契父、母」,雖然有點迷信,但事實非常溫馨。拜別人當契父,規矩與親身父母同,只是他(她)們不用撫養您而已,而拜神明當「契父、母」,年幼每年神明生日要前往祝壽祭拜外,成年後,您仍會以它為終身「契父、母」視之,神的子女當然不可亂來,時時會自我警惕。筆者年幼就是拜里港鄉茄苳王為「契父」,目前雖然離鄉在外,如果路過一定會停車,上一支清香,感恩它的庇佑。筆者的一對子女即拜里港媽祖為「契母」,成年「脫絭」後,每年媽祖生日筆者仍堅持帶他(她)們返鄉祭拜,我常跟他(她)們講,老爸幼時是您爺爺帶,現在我帶您們,以後您們要帶您們的子女,燒香看「契母」是一回事,最主要一定要讓您們的子孫永遠記得,您們是里港人。
  如此七月天,上山最好是趁早,最近筆者連續清晨上山,沿途看到非常多的外地中、老年人在山徑上運動、散步,還主動跟我打招呼,感覺非常溫暖。經尋覓「石頭公廟」是穩藏在中寮里往南勝里的路上半山腰之中,由中寮半天池東邊村落道路下去約五分鐘即可看到,路面是水泥路面,下去坡度稍微斜一點,並不難走,廟側並可看到壯麗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
  中寮「石頭公廟」門楣上書寫「大石公」,是一間近期建築物,牆壁內外沒有書寫任何字碑,因此典故,起造、捐款人及改建年月全無,令人無法一目即知根源。我一位朋友出生在該地,據告知,他聽他的先人講,該神廟自古就有,因歷史久遠,近年口傳歷史斷層,已不知緣由典故,這是我心中早已有的答案,問了也是白問,中國「文化改造教育」實在太恐怖了,只希望它不要有一天又變成「什麼府大元帥」就好,保留此沒有典故的典故,讓子孫緬懷臺灣鄉土信仰之美。


中寮半天池


  「大石公」舊址原來在現廟址下方坡坎下,舊址以前據說是一座約有二層樓高的大巨石,早期沒有廟,只在巨石前擺設香爐祭祀。朋友說,小時候在附近玩耍,如果碰到下雨,躲在「大石公」巨石下,即可免受雨淋,您可以想像它有多大。數年前,高速公路工程處興建第二高速公路及高旗快速道路,「祭石」附近道路長期重車進出震動,祭石為「山頁岩」,竟然斷裂倒塌。居民於是在現址重建廟宇,原「祭石」就任其在舊地樹蔭下自然成仙,居民改以「大理石碑」祭祀,碑文刻著有異於各地字樣,書寫「大石公神位-求應必應」,一般是「有求必應」,而該廟是「求應必應」,我在想,必有其玄機在,它決無錯誤,但該廟成了沒有祭石的「石頭公廟」,已喪失古早原貌。
  看完「大石公廟」後循著東方山路「舊古道」下山,希望能深入瞭解體會出中寮人早期出門的生活環境。舊古道在山頂公路(溪州、燕巢)三十年前未開闢之時,此路是早期中寮人外出、移居三角堀、嶺口之「古道」,因下方山坡有五公里左右至今因坡度落差太大,雨季又常遭遇土石流及興建高速、快速道路重型車輛進出肆虐,故無法鋪設柏油路面;加上中寮到溪州、燕巢道路開通後,進出走此路的人更少,也是我多次造訪中寮未發現「大石公廟」之原因。
  最近田野尋找印證「南臺灣文化」體材中,得來經驗,「機車」是上山下海最佳工具,輕快、目視角度廣,尤其要找路邊、荒野古廟,騎機車是比開車好,萬一走錯路,掉頭是比開車方便,尤其跟人詢問打招呼時更是方便,當然也要忍受長途跋涉、風吹日晒雨打之苦。這次製作本文體材,是兩度騎著老婆大人的一部五十CC小藍豹「摩托卡」,在中寮山山徑可以說是把一部斯文的機車當越野機車在使用,甚至於趺跌撞撞才闖出了山窩,上了「旗楠公路」返家,不過滿刺激的。
  介紹了幾次中寮山之旅,日前查閱高雄縣地圖,發現「中寮山」竟是旗山鎮第一高山,甚至於是高雄縣旗山以南最高的山。資料顯示,中寮山的海拔是高421公尺,而最近名列高雄縣十大名山-旗山東方的旗尾山才389公尺。另旗山東北方內門鄉境浸水寮山385公尺、大埔尾南龍山158公尺、口隘大山272公尺、旗山西北方內門鄉境馬頭山221公尺、南方嶺口高尾山264公尺。中寮山是比旗尾山高出三十二公尺,制高點當地人稱獅仔頭山,由中寮山可以北看內門谷地、旗山側面,南觀燕巢高旗快速道路,東望里港、美濃平原,西觀田寮谷地、大岡山及臺灣海峽。據說,山上景觀日日夜夜,烈日、下雨,甚至於春、夏、秋、冬均不同,我也有如此感覺,因此經常上去永遠看不累。


旗山國中望中寮山


中寮東望里港


中寮西望田寮


中寮望深水


中寮北望內門


中寮望旗美


中寮華視轉播站


  獅仔頭山本來是中寮山上北望視野最佳觀景台,因為有華視在山頂架設轉播站,華視圈地為王,非相關人員不可以自由進出,是非常可惜的地方;依中寮山的條件,非常適合中、老年人觀景、爬山、運動,只要能騎機車上山,即可享受安全、舒適的登山活動,如果佔有三處制高點的「華視(北)、台視(中)、中視(南)轉播站」,能多角度經營,架設觀景臺,開放或自營食宿,必會引來愛好大自然人潮,甚至於為高雄地區增加一處頂級休閒、遊憩地方。(圖十五)


回作家首頁】【回旗山奇首頁